广兴源互联网创意园物业
  • 广兴源互联网创意园物业
  • 广兴源互联网创意园物业
  • 广兴源互联网创意园物业

产品描述

又一家物业公司将在港交所敲钟上市。11月26日,佳兆业旗下物业集团在中国香港举行IPO新闻发布会。


佳兆业的资料显示,此次佳兆业物业拟发行总股票数量3500万股,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%,发行价格区间在9.0~10.88港元。以此计算,此次IPO预计所得款净额约在2.8亿~3.81亿港元之间。


虽然物业板块一直被视为优质资产,但今年下半年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,在港上市的物业股表现平平。刚刚赴港上市的另一家同样由母公司分拆而来的物业股,更是遭遇认购不足。对此,佳兆业物业执行董事、**以及总裁廖传强回应称,对港交所、中国香港市场充满信心。


高定价与缓扩张


在佳兆业物业之前,已有彩生活、中海物业、碧桂园服务等多家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在港上市。这些公司中,有通过社区+互联网故事赢得市场青睐,也有依靠母公司优越资源实现较好成长。


相较之下,佳兆业物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表现并不**。招股书显示,截至6月30日,佳兆业物业合约管理面积3000万平方米,在管在建面积2500万平方米。在管101个住宅项目以及23个属于非住宅项目,服务用户数量为16**。


但佳兆业物业的高定价仍然显示出公司对于这一板块的期许。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早期上市的彩生活定价为每股3.78港元,绿城服务定价为每股1.99港元,碧桂园服务和雅生活定价较高,分别为每股12.24港元和每股10港元。


在发布会上,佳兆业物业融资及证券业务部副总经理刘景睿回答定价问题时透露,公司估值考虑到一些对标公司,一方面是有实力强大的战略股东方;另一方面则是服务素质以及鼓舞对象属于中高端水平。


物业公司上市,融资的目的大体相同,无外乎收购扩张以求规模上有更长足进步,佳兆业物业也不例外,其募集的70%资金将用于收购扩张。


招股书显示,本次IPO募集资金的50%或1.4亿港元,将被用于收购或投资其他在市场地位上与公司相当的物业管理公司,20%或5580万港元将用于收购或投资从事物业管理相关业务的公司。


但目前佳兆业物业在扩张上,走得还略微蹒跚,其旗下近80%项目仍来自于母公司“输血”。公开数据,其来自佳兆业项目的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为1.36亿港元,占总收益的76.6%。而来自第三方的该项收益占23.4%,共计4170万港元。


廖传强坦承,在第三方的获取渠道上面,限于上市规则,所以现在收并购还没有展开,但后续肯定会有计划,目前还是局限于市场的招投标以及合资平台来进行的。


寒冬下的融资冲动


佳兆业已经是今年*四家赴港IPO的物业管理公司。在佳兆业物业之前,雅生活、碧桂园服务和新城悦已经在年内陆续在港敲钟。此外,旭辉旗下的永升生活也正筹备上市。


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,外界普遍认为当下不是较好的上市时机,但佳兆业管理层仍然表示对港股市场充满信心。


“公司筹备了两年多,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时间节点在推进,所以公司此时登陆市场,对港交所、中国香港市场是充满信心的。从经营策略以及对投资者负责任来说,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。”廖传强指出。


“时间节点不一定是选择在这个时间上市,而是刚好遇上了(这个时机)。”一名港股分析师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指出。


忽略上市时机的讨论,事实上分拆物业平台上市,较为基本的因素仍然是融资冲动。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分析称,当下物业公司纷纷分拆上市,其主要还是因为融资面偏紧,在过去这一两年,房地产公司的融资需求很强烈。


“房地产公司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,将物业开发的利润转化为物业管理利润来释放,可以多一个融资平台,多一条融资渠道。”黄立冲指出。


在招股书中,佳兆业也表示,分拆物业公司能建立其作为独立上市公司的身份,并拥有独立融资平台,能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本或债务融资,帮助物业板块加速拓展,改善财务表现。


至于后市表现,黄立冲续称,地产股的估值往往不及物业股。“物业股估值还可以,地产股估值往往没有物业股估值高。对于物业股而言,它的预期相对稳定,多数是靠母公司源源不断的项目开发,再交由物业公司管理。”

这不,较近这一周,牵动不少人敏感神经的新闻就接二连三。这边,(楼盘)四环以里的**楼盘竟然离奇卖不动了;那边,深圳(楼盘)对房价涨跌15%设立备案制度;还有,房价曾一路良好的厦门(楼盘)开发商“割肉”卖楼……


这一桩桩,一件件,哪个是真,哪个是假,又蕴藏了哪些信息?还是一起去“一探究竟”吧!


现象一:是的,你没看错!四环内房子竟滞销


楼市是房地产市场的“带头大哥”,走势具有*意义。“日光盘”甚至是“夜光盘”都不在话下。


而这一次,事情正在起变化。


近日,市丰台区某项目,紧邻地铁10号线,销售限价为每平米66000元左右,但首批300多套房源开盘10天后,仍然没卖完。


如果这是远郊区域的楼盘,尚可理解。这次的楼盘,可是“号称”四环以内的**房源。事情就值得回味了。


去年,为缓解核心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状况,市规划国土委就明确四环内严控新增建设用地。也就是说,不仅近年来四环以里已鲜有新房项目,未来也不会新增住宅供地指标了。


可正是这样奇货可居的地段,房子也滞销了。


现象二:割肉甩卖!厦门开发商低于拿地价卖房


一年前,厦门楼市激进程度**全国,闽系开发商和厦门高房价成为标志。


一年后,**轮转。厦门某开发商竟然以低于拿地价的价格割肉甩卖精装修住宅。卖一套亏上百万元,只见过打折促销的,没见过亏本卖楼的。


近日,市场消息显示,厦门某精装楼盘推出特价房源,单价仅2.8万元一平米,比“楼板价”还便宜了1451元每平米,而该项目在厦门网上房地产上显示的拟售价格在41244 元一平米左右。


“楼板价”就是一平方米的房子要分摊的土地成本。一个精装修的楼盘在开发过程中,开发商除了要支付地价,还要承担建造成本、装修成本、园林建设成本,还要支付员工工资、银行利息和各种税赋。因此,正常的售价往往比“楼板价”高很多,在二线城市里接近翻倍,在*城市里也会高出50%以上。厦门该开发商断腕求生,恐怕是楼市严控之下现金流出了严重问题,只能快速处理了。


现象三:网传深圳房市要搞“熔断”,真相是……


近期,关于深圳房市的传言很多,前些天满屏还在刷“深圳断供潮”“深圳7折**房”,这厢又传出一则重磅消息:“深圳房地产监管新规征求意见:上涨或下跌不得过15%!”看来为了稳定市场,深圳要学股市搞“熔断”。


不过,随后就有辟谣消息传出,表示这是误读,是误解。深圳只是征求意见而已,而且是说调整幅度过15%的要备案,并不是限制价格涨跌。但网上依旧炸开了锅,毕竟无论涨跌,这个15%似乎就是当地**的态度了。


深圳的房价,曾经在全国一骑绝尘,一套普通房屋的单价就有六七万元。而如今,政策由以前的全力防止上涨,到现在的“两头调控”,令人有“不知今夕何夕”之叹。


看似纷繁复杂,其实这些表象背后,隐藏着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的重要信号。


信号一、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预期已改变


*城市新盘滞销,二线热点城市割肉卖房,地方**设立房价涨跌报备制度……种种迹象表明,无论是购房者,还是开发商,包括地方**,对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改变。


因此,我们看到,整个楼市的流动性在变慢,交易周期在拉长,市场关注度也在下降。


一个好的调控,首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单边预期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此次调控的确值得点赞。


信号二、地方**楼**策出现“两头调控”倾向


所谓“两头调控”,就是既防止涨,又要防止跌,特别是防止大跌。


本轮调控,是在一二三四五(002195,股吧)六七八线城市楼市普涨的背景下出台的。当是时也,调控的主要目标,就是防止房价大涨。而如今,随着预期的改变,一些地方**在政策考量上把涨、跌都纳入进来,涨,不行,大跌,也不行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下行,相关的倾向可能会更加鲜明。


其实,*的调控,目的也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何为平稳?大涨大跌,都是不平稳。


信号三、政策效应走向显现,房地产市场将平稳运行


房地产市场的变化,与从*到地方的持续调控密不可分。分类调控、因城施策等多种调控政策力度不减,一些地方还推出了“限购、限售、限价、限商、限贷”等综合性政策措施,遏制了房价快速上升的苗头,政策效应不断显现,楼市虚火几已熄灭。


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只要各级**继续不放松调控政策,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将成为大概率事件。


当然,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个别地方的楼市有可能出现的“异动”苗头,各级**还需要保持高度敏感,堵死炒作漏洞,坚决落实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。


http://jingtudc.cn.b2b168.com
产品推荐

Development, design,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one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

您是第1797431位访客

版权所有 ©2024 八方资源网 粤ICP备10089450号-8 深圳鑫企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.

技术支持: 八方资源网 八方供应信息 投诉举报 网站地图